影响板框压滤机洗涤效果的因素较多,主要涉及洗涤液特性、滤饼状态、操作条件及设备结构等方面,具体如下:
一、洗涤液特性
洗涤液种类
洗涤液需与滤饼中的残留物质(如可溶性杂质、溶剂等)具有良好的互溶性,才能有效溶解并带出杂质。例如:
若滤饼残留酸性物质,用碱性洗涤液可中和残留;
食品行业中,常用清水洗涤以避免化学残留;
化工生产中,可能使用特定溶剂(如乙醇)溶解滤饼中的有机杂质。
洗涤液温度
温度升高可提高洗涤液的溶解度和扩散速率,加速滤饼中残留物质的溶解与迁移,提升洗涤效率。但需控制温度上限:
避免滤布因高温老化(如聚丙烯滤布耐温通常≤100℃);
防止滤饼中的有效成分因高温分解(如热敏性药品、食品原料)。
洗涤液用量
在一定范围内,增加洗涤液用量可提高杂质去除率(更多液体携带杂质排出),但过量会导致:
洗涤成本上升(如溶剂回收成本增加);
滤饼含水量升高(后续干燥能耗增加)。通常需通过实验确定 “经济用量”(杂质残留达标且用量少)。
二、滤饼状态
滤饼结构与孔隙率
滤饼的疏松程度直接影响洗涤液的渗透效率:
若滤饼致密、孔隙小(如细颗粒形成的滤饼),洗涤液难以穿透,易出现 “沟流”(液体沿局部缝隙快速流过,未充分接触滤饼),导致洗涤不均;
滤饼颗粒过大或疏松时,虽洗涤液渗透快,但可能因滤饼强度不足被冲散,反而降低洗涤效果。
滤饼厚度与均匀性
滤饼过厚时,洗涤液难以渗透至深层,导致内外杂质去除不均(表层干净、内层残留多);
滤饼分布不均(如局部过厚、局部薄)会使洗涤液流向阻力小的区域,造成 “偏流”,降低整体洗涤效果。
滤饼含水率
过滤阶段若滤饼含水率过高,残留滤液较多,洗涤时需更多洗涤液才能置换残留物质;反之,滤饼过干可能导致孔隙收缩,阻碍洗涤液渗透。
三、操作条件
洗涤压力
压力是推动洗涤液渗透滤饼的动力:
压力过低,洗涤液流速慢、渗透不充分,杂质去除效率低;
压力过高,可能冲散滤饼(尤其疏松滤饼),或导致滤布变形、破损,反而使杂质混入洗涤液。通常洗涤压力略低于过滤压力(如过滤压力 0.6-0.8MPa,洗涤压力 0.4-0.6MPa)。
洗涤时间
足够的时间可保证洗涤液与滤饼充分接触、扩散和溶解杂质:
时间过短,杂质未完全溶解或排出,洗涤不彻底;
时间过长,效率降低,且可能因洗涤液过量导致滤饼过湿。需根据滤饼特性(如残留杂质的溶解速率)确定合理时间。
洗涤方式
板框压滤机的洗涤方式(如横穿洗涤、置换洗涤)影响液体分布均匀性:
横穿洗涤(洗涤液从一侧滤板进入,穿过滤饼和滤布从另一侧排出)适用于较薄滤饼,若滤饼过厚易导致分布不均;
部分机型通过优化进料口分布(如多点进料)提高洗涤液的均匀性,减少局部未洗涤区域。
四、设备与过滤介质因素
滤布性能
滤布是洗涤液的 “通道”,其特性直接影响洗涤效果:
滤布的渗透性(孔隙大小、透气性):过密的滤布会阻碍洗涤液流动,过疏则可能导致滤饼颗粒随洗涤液流失;
滤布的洁净度:若滤布表面残留滤饼颗粒(未清洗干净),会堵塞孔隙,阻碍洗涤液渗透,降低洗涤效率。
板框与滤室结构
滤板表面沟槽的设计:若沟槽过浅或分布不均,会影响洗涤液的引流和分布,导致局部洗涤不充分;
滤框的密封性能:若滤框边缘密封不良,洗涤液可能从缝隙泄漏,降低有效压力和流量,影响洗涤效果。
总结
洗涤效果是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实际操作中需结合滤饼特性(如颗粒大小、成分)、产品要求(如杂质残留标准),通过调整洗涤液种类、压力、时间及优化设备状态(如滤布清洁度、板框密封性),实现高效洗涤。例如,对细颗粒致密滤饼,可适当提高洗涤液温度和压力,并延长时间;对易冲散的滤饼,则需降低压力并控制洗涤液流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