板框压滤机的过滤和洗涤是两个不同的工艺环节,核心目的、操作过程、作用效果等均存在明显区别,具体差异如下:
一、核心目的不同
过滤:核心是实现固液分离,即通过滤布截留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,将液体(滤液)与固体(滤饼)分离,得到澄清的滤液和初步的滤饼。
例如:在污水处理中,过滤的目的是将污泥中的水分分离出来,使污泥形成可后续处理的滤饼。
洗涤:核心是净化滤饼,即通过清水或特定洗涤液穿过滤饼,去除滤饼中残留的滤液、可溶性杂质或未反应的原料,提高滤饼的纯度或减少有害物质残留。
例如:在制药行业,洗涤可去除滤饼中残留的溶剂或杂质,保证药品质量。
二、操作过程不同
环节 | 过滤过程 | 洗涤过程 |
---|---|---|
物料 | 处理的是原始悬浮液(含大量固体颗粒的液体混合物)。 | 处理的是已形成的滤饼,使用的是清水、溶剂等洗涤液。 |
路径 | 悬浮液在进料泵压力下进入滤室,液体穿过滤布后沿滤板沟槽排出(滤液),固体颗粒在滤布上堆积成滤饼。 | 洗涤液在压力作用下,从洗涤入口进入,穿过滤饼和滤布(部分机型需关闭滤液出口以增强压力),携带杂质从洗涤出口排出。 |
压力控制 | 主要依赖进料泵压力,确保悬浮液能充满滤室并推动液体分离,压力一般与悬浮液浓度匹配。 | 洗涤压力通常略低于过滤压力(避免滤饼被冲散),但需保证洗涤液均匀渗透滤饼。 |
时间节点 | 是压滤机工作的核心基础环节,在滤板压紧后首先进行,直至滤饼形成且滤液排出量明显减少。 | 是可选后续环节,仅在对滤饼纯度有要求时进行,需在过滤完成后、卸料前操作。 |
三、作用效果不同
过滤:
直接分离出滤液(可回收或排放)和滤饼(固体产物);
决定滤饼的基本厚度和含水量(过滤越充分,滤饼含水量越低);
主要解决 “固液分离” 的基础问题,对滤饼的纯度无直接提升作用。
洗涤:
不改变滤饼的固体成分和厚度,但能减少滤饼中残留的可溶性物质(如滤液中的杂质、未反应原料等);
可降低滤饼的有害物质含量(如化工生产中的有毒溶剂残留);
间接提高滤液的二次回收率(若洗涤液可回收利用)。
四、适用场景不同
过滤:所有板框压滤机的必选环节,只要需要固液分离就必须进行(如污泥脱水、矿山尾矿处理等)。
洗涤:仅用于对滤饼纯度有要求的场景,例如:
制药、食品行业(需去除滤饼中的杂质或溶剂,保证产品安全);
化工行业(回收滤饼中残留的贵重原料,提高资源利用率);
环保行业(减少滤饼中的污染物,降低后续处理难度)。
简言之,过滤是 “分离固液” 的核心步骤,洗涤是 “净化滤饼” 的优化步骤,二者在工艺目的和操作逻辑上形成互补,共同服务于固液分离的需求(分离效率或产物纯度)。